“数学不好就不能学经济吗?”
“AL学生在学习经济上有哪些通病?”“IB经济7分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这些是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经济学的常见阻碍,也是老师在教学生涯中被频频问到的难题。
老师通过自己的留学与授课经历,结合国内外不同的学术氛围与理念,来和大家聊一聊[学习经济学的那些事]。
#01. 本硕专攻经济学,我这样理解数学和经济的关系
很多读国际课程的同学选择经济学科,申请想申请经济专业,但却对经济学需要具备的素质和学习并不熟悉。我经常会收到学生和家长这样的提问:为什么申请经济系对数学有要求?数学不好还能学经济吗?
结合自己学习和教学过的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国际经济学这些科目的经历来看,我认为想要学经济甚至是学好经济,数学是基础。
如果经济学没有采用数学就不可能成为现代经济学。要知道许多经济学概念是需要用数学来定义,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也主要是通过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和研究的。
在经济学中,需要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关于经济环境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假设,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每个经济变量和经济规则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并且按照数学的语言逻辑地推导结论。
因此,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很难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
但我需要纠正一点:经济学不等于数学,“数学好就能学好经济学,数学不好就不能学经济学”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经济学要和现实生活所联系。经济理论的发展要从自身独有的经济学研究视角出发去研究、分析现实经济活动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从我的经验来看,只能说数学好能帮助学好经济学,你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将数学作为工具,才能真正地学好经济学。
#02. 找到学经济的通病,这四个坑没必要踩
从我在经济领域的教学经验来看,不少同学在经济学学习中都有这样的共性问题:
知识点吃不透:很多同学学习是不通过自己思考理解知识点,完全是死记硬背公式,也就导致了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
表达和写作能力无法支撑学科学习:表达是阻挠经济学习的一大关键门槛,词不达意,没有办法把心里所想的和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是很多同学的通病。
缺少大量的练习和feedback:不管是哪一个科目,都需要做大量的真题进行训练,只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真正去应用。
日常的积累不足,没有积累生活中的实例:经济这门课要求学生一定要把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所以列举例子非常重要。只理论分析是拿不到高分的,你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去进行论证,高分的答案离不开高质量的例子。
对于目前年级较低,未来想学经济的同学,建议提前先培养3项能力。
进行广泛阅读:通过阅读提高词汇量和写作水平,提升对经济学产生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英文能力:这个能力就不是只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知识上,更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论述能力,能够做到有逻辑的解释现象,阐明观点。
思维逻辑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从本质上讲,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独立地进行超前学习,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自学能力是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基本功。
#03. 从老师中来到学生中去,成为承上启下的关键
选择成为一名国际教育老师是因为在学习生涯中曾受到过多位优秀导师的帮助,随后留学接触到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从中我体会到让学生自由发展,教育的中心在学生,而非老师。
综合这两种教育的优势,为了带给学生更好的发展,于是我开始使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地加以建构而获得。
建构主义者提倡的学习方法为: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指导作用。学生更容易了解教材内容而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增进学生的学术潜在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记忆,因为教材的细节已纳入良好的架构之中,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迁移,学生在更了解概括性的模式或架构之后,就能有助于处理它所面临的类似之新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