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IFR中的“Prism”理论模型如何实现创意转化实际发明?

2022-07-28 13:28:10编辑:飞飞

报名科创课程学习参加各种科创比赛时,大部分老师的会强调:只要你能把自己的创意想法转变成可见的发明产品你就成功了。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创新本就在探索发现中,事先很难确定具体的方向与目标,未经验证的灵感想要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成果,各种流程也十分混乱繁琐……有没有已知的相关方法论,帮助创新者理清思路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呢?

IFR体系里最重要的“Prism”理论模型,介绍促使创意落地可用的策略及其对应方法,以及实际的操作,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有用的帮助。
Prism模型
Prism,是指创新发明过程中的原型设计与制造(Prototyping)、迭代优化(Iterations)、简化方法(Simplifying the Method)三大环节。

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

不同于大众普遍认为的创新应按照“先一后二”的顺序线性进行,Prism允许灵感从任意环节迸发,只是起点不同,创新者的思路、采用的策略方法也相应地有所不同。三大环节对应的策略分别是Partner With Change(拥抱变化)、Invent The Solution(方法革新)、Take Smart Risks(控制风险)。

 

策略与方法

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

拥抱变化

创新者应当如何对待挑战?Prism告诉我们,不要惧怕改变,正确的心态是与变化同行,拥抱每一个新创意,遵循“冲浪者原则”,即学习知识奠定理论基础,敢于尝试,再提前做准备,随时灵活调整方案与计划,质疑突然迸发的新创意前,先任由它自由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

方法革新

创新并不都是从零开始,也可能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即创意产生于对现有成果的迭代优化环节。“空杯心态”刨除固有认知的影响,从新开始再思考、关注“意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跳出惯性思维,探寻固有之外的新路径。

控制风险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创新需要敢于冒险, Prism模型指出,把控创新发明过程需要时刻控制风险。

评估实力,明确底线与极限,对于个人与项目,评估实力的方法有所差异,具体可见下方表格:

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完善创意之后,就要验证创意。将想法转变成实际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包含三个关键点:“蛮干”的实验验证、偶然间的灵光一闪、失败后的反思。

“蛮干”的实验验证

创意源自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而作品来自于创意的延伸,是对创意各方面的完善与实现。每一个作品的诞生,都伴随着大量的实验验证工作,凝聚着智慧和汗水。

创意往往只是一个朦胧的想法或概念,在实现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之前未曾想到的“碰壁”过程,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

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

偶然间的灵光一闪

在创意转化为作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除了按部就班地按照基本思路,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还要具备寻找答案的能力。

失败后的反思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善于触类旁通,即便是错误当中也可能隐藏着宝贵的信息。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也许能带来不可想象的改变,更能带来具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作品。

除此之外,也可以先确定目标产品,由结果逆向推导,经过头脑风暴、定义问题、调研分析、确定方案四个步骤,初步建立起项目框架与产品构想。

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

即从某一现象问题想到解决相对应人群的的难题或痛点,进而激发出创意,这是定义与理解的过程。这一环节中,我们希望看到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对关联问题及其全方位影响的认知;从基本的想法递进为高级产品想法,递进属于方案构思,希望学生能展示头脑风暴产生原创想法,结合实际构思并得出好点子的过程;设计与制作阶段,描述发明的运作原理及过程、如何选材以实现,展现出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第一代产品产生后围绕测试反馈进行到产品迭代……

如何将创意转化成实际的发明?关键是树立正确的创新思维,得到成果的关键,坚持以结果为导向,把控整个创新过程,这也是ICW一直以来提倡的“注重发明过程,成就创新人才”价值观。

奇思说 | 思维培养,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发明

ICW全球发明大会(Invention Convention Worldwide)致力于学生在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和创业的技能被传授给参与者,让他们在生活中对发明、创新和创业建立信心。评审标准则重点考查参赛学生的科研潜质和创新素养。

ICW期待参赛者能通过参与活动,掌握描述观察、思考与实践方法,将创意与活动紧密联系,于探索中激发灵感、创新发明。这既是学习,也是成长与自我实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