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刚刚落下帷幕不久,每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都是神仙打架。作为一年只有一次的顶级理工科的学科竞赛,同时也是数学建模类最有含金量的比赛,无数的学生前赴后继,都希望能拥有一项漂亮的建模比赛的奖项。
那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究竟都隐藏着什么秘密呢?到底应该如何准备?现在就带大家一起揭开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的神秘面纱~
竞赛介绍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UMCM)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首批列入“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2021年有来自全国及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566所院校/校区、49529队(本科45075队、专科4454队)、14万多人报名参赛。
比赛时间:
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
特点:
数学建模类似于初高中数学做的应用题,只不过它更加庞大和复杂,而且往往需要结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同时应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出模型,最后以一篇论文的形式完成比赛。国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权威性强、难度高、获奖率低。
奖项设置:
国家级一、二等奖(比例极低);省级一、二、三等奖;
全国评奖时,每个组别一、二等奖的总名额按每道题参赛队数的比例分配;但全国一等奖名额的一半将平均分配给本组别的每道题,另一半按每道题参赛队比例分配。2021年的国赛,本科组国家一等奖队伍292支,获奖率0.65%;本科组国家二等奖队伍1197支,获奖率2.66%。
赛题类型:
本科组从A、B、C三道题中选择一题,专科组从D、E两道题中选择一题。
A特点:涉及物理学知识较多,而且能够求出严格的最优解。
B特点:暂时还没有固定的题型,比较灵活。
C特点:涉及经管/运筹/统计/数据分析,背景贴近生活,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竞赛准备
01
组队
组队是建模比赛最重要和基础的环节,因为毕竟是一项团队比赛,非常考验团队合作能力,每名成员的分工以及思路贡献和工作效率很大程度决定了这次比赛是否能完成以及完成的如何。短短三天的建模过程势必困难重重,问题看不懂、模型想不出来、想出模型但不会解、解出来的模型效果不好等等问题会一直围绕着。
这个时候便非常需要团队精神了,三个人能不能互相鼓励冷静思考非常重要,如果有一个人划水或者有放弃的念头,整个比赛基本上就凉了。因此,有一个靠谱的团队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完成这个比赛。
02
学习模型
模型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建模书籍或者学校开设的建模课程,来了解一下经典的模型、建模方法以及编程方法。因为数学里的模型浩瀚如海,所以想掌握每个模型再去参赛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尽量做到对大部分经典模型有一定的了解,了解这些模型的适用范围、大致的思考方法和步骤,这样我们在实际参赛过程中看到题目分析题目后就能迅速地知道用什么模型或者类似的模型来做,以及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03
阅读论文
比赛最后的结果展现是一篇论文,所以很有必要团队成员一起阅读往年的优秀论文,特别是一等奖的论文,学习他们的排版、行文以及思路逻辑,看他们是如何从给出的问题然后进行一定的简化假设,最后建立模型解出模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论文锻炼团队的文字理解能力,以便在自己参赛的时候能够快速理解赛题。
特别注意的是,论文的格式排版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论文的“外表”是老师们阅读评判的第一关。如果论文的排版很乱而且不符合学术规范,老师们甚至不会去阅读你具体的模型部分,就直接给毙掉了。所以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在论文排版格式上,把字体、字号、标点、公式、表格、图片等都做到规范,从整体上给评委老师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04
学习软件
建模比赛的团队里一般都会有一名很擅长编程的同学,因为数据的处理都是很复杂的方式,不是简单的手算就能解决出来的。我们常用的建模软件就是MATLAB和Python等,必要的时候Excel也可以派上用场。
不鼓励“语文建模”,即完全用语言叙述来逻辑解题,这种做法风险是很大的,基本没有获奖可能。和学习模型一样,软件学习并不需要掌握到多么炉火纯青的水平,只需要熟悉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基本的程序语言即可,具体需要用到什么语法和语句的时候是可以现学的,完全来得及。
05
了解比赛风格和评分标准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建模比赛来说,结果是很重要的,内容完整也很重要。在每年的比赛结果和获奖名单出炉后,国赛组委会也会在官网上公布当年赛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仔细研究评分标准掌握比赛风格和出题特点也有助于自己在下一次参赛的时候建模型和写论文。
与美赛的对比
美赛比赛时间:
每年的比赛时间一般定在2月初,但是由于该大赛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学生参赛,故偶尔会因为某些事而更改时间。2022年美赛将于北京时间2月18日——2月22日举行。
奖项设置:
▲ 美赛奖项设置
赛题设置:
▲ 美赛题型
比赛风格:
美赛更加侧重的是方法的“创新性”,而国赛看重内容的完整性。参加美赛的话,如果能把一个问题提出很有创新性的解法,获奖的概率是极大的。而参加国赛则需要尽可能地完成所有问题,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创新性倒是其次。
竞赛和科研的关系
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科研能力,但是与科研的区别还是巨大的,因为竞赛是短时间内的投入,研究的是很多简化处理的问题,确保参赛者能在几天内做出个差不多的结果。而科研是针对实际性的问题,面临的条件和假设要远远复杂的多,花费的时间可能更多,但如果有所成果价值也非常大,而竞赛几天内很难做出有科研价值的东西来。
适合参加竞赛的人:能付出、肯思考、细心而且有耐心;
适合参与科研的人:除了上述条件,还得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充满好奇和探索能力、总结和表达能力等等。
竞赛对保研的帮助
01
取得保研资格
很多学校对于数学建模国赛有很大的鼓励政策,比如在获得推免资格上会有加分,甚至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会有计划单列推免的机会。
▲ 山东大学推免资格认定政策截图
由山东大学2021年9月新出台的推免资格认定政策可以看到,如果能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国家二等奖或者以上,就可以在综合成绩上直接加10分,相当于你前三年的每门课都多考10分,这样对于获得推免资格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来自教育部的认定
02
申请夏令营或预推免的优势
如果拥有数学建模国赛的奖项,会特别吸引招生老师。因为数学建模比赛是一项考验综合能力的比赛,不但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包括了团队合作沟通、写作、自学和解决困难的能力等。
因此老师们会特别关注有高含金量建模比赛奖项的同学,特别是对于理工科跨专业保研的学生来说,老师们对于专业成绩可能并不是非常了解,但如果看到你有一项建模国赛的国家级奖项,那老师在评判你的能力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找到标准。
▲ 某院校入营政策截图
03
导师的青睐
对于想申请专硕项目的同学来说,拥有建模奖项意味着你的知识应用能力有一定的体现,在面试的时候老师们可能会更侧重问你建模比赛的经历,毕竟面试老师们大部分都是学术圈的,会对你的好感更容易提升。
而对于想申请学术类项目的同学来说,建模竞赛获奖意味着你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也会很容易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期待。
数学建模国赛完全是一项“入股不亏”的高含金量比赛,尽管获得国家级奖项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对自己个人的整体能力是全方位的提升。各位准保研er可以早做准备,积极去尝试和体会,在国赛的舞台上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