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研赛事的家长和同学,对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应该不陌生。作为全球唯一一个面向所有华人中学生的科研赛事,丘奖的参赛经历正在让更多华人学生敲开梦校大门。
随着丘奖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参赛作品越发优秀,获奖的难度也逐年提高。在丘奖物理、数学赛道上,哪些细分方向、哪些研究方法更容易受到青睐?历年的获奖作品,对未来的参赛者又有怎样的参考价值?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丘奖,我们邀请了学术团队的资深老师们,联合带来丘奖六大学科解读!下面就一起来回顾物理&数学专场吧!
独家丘奖解读
带你决胜赛场
分享大纲
01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丘成桐中学生科学奖是2008年由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发起设立的中学生科学创新类奖项,以“科研学术论文”和“专业学术答辩”为评价主体,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参赛。
丘奖从十四年前单一的数学奖,发展到今天的数学奖、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奖、计算机奖和经济金融建模奖,其在激发中学生科研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巨大。
与有着明确的考试范围、大纲的奥赛不同,丘奖没有考纲,只定下学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02、丘奖选题策略
丘奖获奖难度很高,这也让许多同学和家长产生一种错觉:研究越难就越有竞争力,但事实并非如此。丘奖选题并非越难越好,而是要适合中学生身份。我整理了三个选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1、从个人生活、学习以及生活背景出发
这个思路适合绝大部分学生。
入围2019年丘奖总决赛的课题很有参考价值:双11购物节价格折扣如何影响线上商家销售表现。
2019年双十一是一次现象级营销,这个项目是一个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学生从网上收集了线上电商平台双11前后的销售额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高中生完全可以驾驭的难度,最终获得了丘奖总决赛入围的好成绩。
2、从交叉学科出发
这个思路适合对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学生。
我比较推荐用计算机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一是因为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它几乎可以跟任何学科相结合;二是提高研究效率,比如本来要进实验室开展的生物实验,可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线上模拟;三是增加数据量,这些数据会让你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体现研究的学术性和严谨性。
3、从科学前沿出发
这个思路不太具有普适性,仅适合有深厚知识储备、自学能力优秀的学生。
这类课题的共同点是,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大量的前置概念,难度甚至可能达到研究生级别,而且学生需要对这个领域具有极其强烈的兴趣和研究热情,这样才能坚持研究下去。
如果学生没有很强的自驱力和学习能力,贸然尝试这类选题,就可能面临做不出来、研究陷入僵局的困境,这可能成为引发学术诚信问题的诱因。
丘奖论文和SCI论文的区别,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