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MIT官网的强烈推荐的赛事,近年来ISEF在留学生圈子中越来越出名。参赛人数的增加、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使得获奖难度逐年提升。当赛道不断“内卷”时,你可否想到过利用交叉学科来丰富你的研究,让评委们眼前一亮呢?
在所有交叉学科中,“计算机+X”可谓是“王炸”组合。它不仅契合当下发展迅速、影响力广泛的CS学科,也可以摆脱地域限制,让学生足不出户地做科研。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ISEF,我们邀请老师做了一场“计算机+X”的专题讲座,现在就一起来回顾下吧!
01、ISEF赛事解析
1、什么是ISEF
国际科学工程大赛(Internationa Science and Egineering Fair,ISEF)由美国Society for Science在1950年首次举办,被誉为青少年科创“世界杯”,从首届创办以来,ISEF为全球知名大学、名企输送了大量顶尖科技人才。
2、ISEF参赛规则
老师
作为青少年科研赛事的业界标杆,ISEF对于参赛选手与项目有着严格的规则要求,以下是2023年ISEF的具体参赛规则。
3、ISEF评审标准
· 研究问题-10分
考察学生是否能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清晰阐述。
· 研究计划与方法-15分
根据问题采用适合的研究方法,如数据分析和实验等。
· 研究执行-20分
研究的核心部分,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等,应用具体方法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有数据支撑的结论。
· 研究创新性-20分
· 课题呈现-35分
包括项目海报制作和答辩,清晰准确且有逻辑地将项目展示给评委。
02、计算机+X历年获奖作品解析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对于整个研究过程至关重要。在机构归纳出的选题方法中,从交叉学科角度出发是确定ISEF选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并且近几年的ISEF获奖作品中,交叉学科也备受评委青睐。
在此背景下,“计算机+X”的搭配组合越来越成为获奖热门。有了计算机学科的“加持”,学术研究不仅可以摆脱地理和时间因素限制,为学生节省通勤和实验的时间,并且易于生成大量数据,生成平缓的学习曲线。接下来我们将在获奖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021 ROBO First Award/George D.Yancopoulos Innovator Award
课题名称:Dilated Silhouett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 Novel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for Real-time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
机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