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加拿大陪读妈妈重启职场,以身作则才是最顶尖的教育

2021-08-20 09:50:46编辑:景景

  陪读妈妈意味着什么?是放弃前半生的生活在异国重新打磨?还是牺牲自己的全部为孩子无私付出?直到有幸专访了一位雅思考到7分的陪读妈妈,学姐才恍然大悟有独立思想的女性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活出最好的自我,而以身作则的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才是最顶尖的教育。

  陪读妈妈M的专访

  Talk with M, An accompanying mother

加拿大陪读妈妈重启职场,以身作则才是最顶尖的教育

  您为什么选择9年级就陪孩子一起来加拿大读书?做出这个决定您是否有担忧?

  我在国内是做房地产开发的,做出这个决定刚开始也有忐忑,但让我有这样坚定想法的是我参加过的两次家长会,整个冗长的家长会老师只围绕一个话题就是分数,把一分的差距定义为人生的差距,全然不谈每个孩子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当时孩子孩子初二,初三情况只会更糟。

  所以当时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人需要一些可能性,如果一直将孩子放在一个体系内,不给他机会看看外边的世界,做父母的会很遗憾,留学过后孩子可能回国发展,可能去日本、非洲,而如果将孩子一直留在国内上学,这种可能性就小了很多也少了很多,给孩子生活的可能性比给孩子买房买车更重要;

  您如何看待陪读是牺牲自己成全孩子这个观点?

  陪读的这3年多我自己也有收获,我当时工作很多年也遇到了职业疲惫期,出国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可能性,所以不能说是对小孩的牺牲,这对我们彼此都是一个收获的过程,尽管也不是每天都很开心,但这3年两人一起成长,我做了十几年的周末妈妈,突然做起全职妈妈的这三年也让我学会和小孩的相处之道,我更加理解他,我们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

  您作为陪读妈妈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每个陪读家长遇到的困难可能不一样,比如语言,气候,租房等等数不甚数,对我来说除了没有太大的语言困难外别的都占全了,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无亲无故,3个月搬了4次家,中间还要忙小孩教育局对接的问题,真的是一边解决困难一边认识朋友,再去朋友家歇脚。

  除了这些实质性的困难外,我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在另一种生活状态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内心的安顿点,突然一下生活中没有了工作和忙碌的会议,原来可能谈下一个大单会让自己快乐,而突然的角色转变让我不知道做什么能让自己开心。所以在来了半年后生活开始走上轨道时我立刻开始寻找自己,申请了学签去Seneca读了不动产评估这个专业,今年4月刚毕业5月就开始工作了。

  您认为在国内和国外上班有什么区别吗?

  疫情期间这份工作是在家remote上班,工作氛围当然是完全不一样,我现在这份工作是entry level,但在国内的时候已经做到有一些高度的工作内容了,在这里是从头清零再来,调整状态和心态很重要。有时候认为现在这份工作太简单太机械,但是我还是乐意享受从0到1再到更高的过程,只有经历过基础的工作自己的能力才会夯实,尽管事业成就感比较低但我享受每天的一点点进步,可能是学会用一个软件,也可能是掌握一个活动的流程做法。

  您是如何用旅游签证直接在入境时转的陪读签证呢?

  我和小孩在初次入境的时候,过了海关到移民局给孩子换正式学签时我向移民局人员说明了我陪读的情况,我希望和小孩获得一样长的停留时间,之后移民局就给了我陪读签证,一张和学签长得很像的纸。

  您为何选择公校?是怎么看待陪读家长和孩子融入当地生活这件事?

  我在国内就了解到加拿大的公立教育更规范,我们刚来的时候在Thornhill SS读了半年,这半年孩子自己摸清了高中课程设置、选课规划还有大学申请这一套东西,之后我拿到了学签我们就换了所在家附近不招收国际留学生的高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独立思考的和语言能力也都进步很快(M妈妈的孩子今年雅思考到8分)。

  小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强,有的时候家长怕小孩不适应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不适应融入不够,所以我和孩子都主动和不同国籍的人交流认识,如果紧紧抱住华人圈上华人私校,可能更多是家长需要安全感,家长要相信孩子。

  您对陪读家长的建议?

  如果陪读和孩子一起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状态,我有接触过语言基础弱性格保守,又不太敢主动和社会接触的陪读妈妈,其实这些妈妈最会焦虑,而她们的焦虑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有的时候可能两个人住在一起谁在照顾谁都不一定,这个照顾不是指买菜做饭,而是谁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谁的内心能更坚定的往前走。

  陪读妈妈内心不够强大,对目标不够坚定,是对小孩最大的伤害,我非常建议各位陪读家长一定要首先强大自己自己,不单是指物质上,更是向着目标前进的坚定、坚强和这样一种状态非常重要!

  您如何看待陪读和低龄留学的联系?

  如果不能陪读,最好不要选择让孩子太早出来留学,留学的孩子不仅有生活上的困难,他们的心智也没有完善,心态上的成熟和对学习对生活的把控是学业成功的关键;另外小孩的眼光看不到这么远,做一些重要决定的时候需要与成年人的立场一起碰撞,才能得到一个健康的结果,比如选专业选大学是否竞赛等等。

  独自出来的小孩可能学习不好却不知道怎么办又不知道该怎么独自适应生活,在这种状态中久了就会由不自信而产生惶恐,失去了一种积极融入主流社会的状态,选择在华语小圈子继续生活,我认为这种生活状态是没有留学的意义的,不如在国内学习生活。而绝大多数的监护人和寄宿家庭其实不能为孩子提供实质性的帮助,独自出国的小孩就像一座孤岛,适应生活对他来说已经很难了,又如何能要求他做到生活学业的兼顾。因此,这样的决定一定要谨慎!写在最后的话

  Ending Words

  从访谈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健康的陪读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家长与孩子双方共同受益共同成长的情况下,而非父母一味地牺牲委屈求全。而M妈妈说到的家长自身的状态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也与美国教育局调查研究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不谋而合。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教育局开启一项追踪调查,通过跟踪一千余所学校两万多名儿童的家庭和学习情况确定出4个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首先他们做出八个假设:

  高学历的父母

  母亲在30岁或更晚生第一个孩子

  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

  爱读书家中藏书多的父母

  完整的家庭

  母亲在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前做全职妈妈

  父母搬家到更好的社区

  父母每天给孩子读书

  而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前四条与孩子学习成绩成正比,不出意外前四条都可以归为父母自身是怎样的,而后四条则可以归为父母为孩子付出了什么。

  北大本科双学位保送北大研究生的一位受访者也表示,身为工地工人的爸爸积极学习拼搏,承包工程拥有自己事业,为人处世真诚朋友广,是影响他在学习生活上有毅力和上进心,在朋友圈很受欢迎的最大因素;而一直是全职主妇的妈妈从不会在他玩玩具时打断他让他去学习,也培养了他做事极其专注的习惯,这些习惯和态度是让他学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而学姐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回想自己的经历和现在,也发现影响自己最深的其实是父母的言行和状态,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决定他们的不是父母灌输的信息,而是他们主动接收到父母发出的被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