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也有鄙视链?留学圈的"鄙视链"这么真实?相信对于出国留过学的学生或者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应该都听说过留学鄙视链吧,比如留学背景鄙视链、国家内部鄙视链、学科鄙视链、口语鄙视链等等,今天环球教育就和大家聊聊关于留学鄙视链的那些事。
留学圈的"鄙视链"这么真实?
虽然留学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发达的知识,可以感受国外的人文风景,可以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然而伴随着留学队伍的越来越强大,"留学圈"的概念逐渐形成。有了"留学圈"之后,自然就会有一些人凭借国家或专业的优势,站在所谓的"顶端"鄙视其他人,而有些人也就被动沦为了"底端"。
于是,在"留学圈"就有着这样一条鄙视链,去北美的看不起去英国留学的,去英国的又歧视去大洋洲的,去大洋洲的觉得去亚洲的太low,去亚洲的又看不起在国内的。
就是这样一条真实的"鄙视链"已经公然无畏的出现在留学生的生活中。似乎一定要找到比自己低端的人,才能显得自己有多优秀和高端,自己的生活才会显得优越。
其实这种"歧视",只是一种修养不够的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可以从他怎样对待比他低层次的人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就算学历再高,赚的钱再多,圈子再高级,在对待别人的选择的时候,也应该用平等的态度相处,没有所谓的"更高端"。
没有更"高端",只有更"喜欢"
实际上,现在在国内留学生和海归遍地都是,这个群体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由发布的《2018中国留学白皮书》中显示,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的学生人数已经达到126万人,占了世界留学生总数的25%。
跟从前相比,留学生对海外院校的选择不再是只聚焦于名校,选择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学生也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化选择,兴趣爱好成为了很大一部分的选择因素。
越来越多的小语种国家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比如法国、荷兰、意大利、日本、韩国等等国家,都有大批留学生前往求学。这些国家拥有更多样化的专业和多元化的文化,吸引着各国的学生。如果说以前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才会有学生的光顾,那么现在各国都有着留学生的身影。
鄙视链背后,我们在“鄙视”什么?
留学圈鄙视链的形成,基本是由留学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以及学校的排名决定的。
留学申请中,能够去到排名高、申请门槛高的学校,申请到奖学金,其实是也个人能力的体现。
但是,这种按照排名、门槛、奖学金等因素,将留学生们排出个高低次序,位置高的人可以从位置低的人那里获得优越感,其实是将留学生区别成了“我们”和“他们”,抹除掉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而一刀切成几个群体之间的差别。
这种逻辑,类似于很多人认为,其他国家的留学申请门槛低,花钱就能去,那么他因为多考了一门试,读了排名更高的学校,就必然站在鄙视链的上游。
留学“鄙视链”的话题,之所以被讨论了十几年还没有停息,就是因为它虽然带给留学生们争论、自黑的乐趣,却也不断强调着大家对留学生的种种刻板印象。
譬如,在曼彻斯特大学跟在墨尔本大学留学,即便学习同样的专业,因为文化习惯、学校风格、老师风格、研究方式和方向都不相同,得到的体验也必定是不同的,但也很难分出高下。
因为每个人留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
有人想要看看世界,有人想要完成名校梦,有人希望在他乡扎根,还有人是为了工作去留学。
与其站在高处替别人做决定,不如明确自己留学的目的,而不人云亦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国家。
而那些处于某些鄙视链底端的同学们,不必感到气馁。留学本来就是开拓眼界的过程,承认别人在某方面的优秀,也不代表就否定了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留学鄙视链的全部内容,环球教育想说的是,留学其实从来不是目的,只是能够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东西,也有对自己未来的选择,不要轻易的鄙视你不了解或不擅长的,或许有一天你可能也会受到别人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