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九月,无数的学子怀揣梦想飞向大洋彼岸。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本文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位啄木鸟学员的留学起源,看看他是如何产生留学梦的,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梦,可以来啄木鸟留学,实现你的梦哦!
从去年申请季羡慕大神们Offer拿到手软,到今天我也成为所谓的"人家的孩子”——被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内的14所学校录取,想来也是别样的一番经历。出国留学与考研不同,后者成功的关键在于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爆发,而前者则是一场关乎耐力与意志力的马拉松式考验。
从大一选择以生物医学工程作为毕生奋斗的事业起,我便立志以考上约翰普金斯大学作为奋斗目标,而与我竞争的则是来自全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未来医学工程师们。我的本科学校并非清北,我的成绩也不错,但我依然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胜出了,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我这四年来一如既往的坚持与努力吧。我希望把我四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但一言以蔽之:如琢如磨运诚心,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
暑期游学-留学梦的生根发芽
我对于出国最早的认知可以追溯到我的初中时期。在初二那年,我参加了学校赴英国的暑期游学项目。短暂访问的经历,使年少的我初次了解到西方的教育模式,同时,我也充分感受到了跨地域和种族的鸿沟,和通过另一种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所带来的乐趣。自此,趁年轻看世界的愿望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英伦之旅虽然很快结束了,但是这14天的所见所闻却一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发现自己对于新鲜的外国文化充满了好奇,父母也支持并鼓励我探索下去,父母的支持成为我追求梦想的先决条件与物质基础。当然,这种支持并非是没有条件的,父亲要求我每次出国,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旅游或是学习,都要有所收获,切忌走马观花。当时我不是很理解父亲的想法,感觉每次出国都像是被安排了任务一样,有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但事实证明,父亲的要求使我更加留心身边所接触的人或事,同时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出国留学是十分重要的。究其原因,出国是对于今后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而非被迫妥协,也正因如此,我们更需要全方位地评估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走这条路。
在国内或是出国读书都是很好的选择,但这应是基于理性分析的,适合自己最重要。高中二年级,我再次获得了跟随学校赴日本友好学校交流的机会。而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和三五好友去欧洲玩了一圈,脚步所及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和比利时等国。那时,游历过很多国家的我向父母表达出了我希望继续在国际化环境中“浸泡”的意愿-出国读书。但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自立能力与经验方面依然不足以应付学习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参考了父母的建议,我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后,再出国读研究生。另一面,我们都认为国内的本科教育是比较扎实的,打好基础利于继续深造。第二,大学四年对于个人素质等多方面锤炼能帮助我更好地融入国外的生活,减少父母不必要的担心。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我确定了自己未来四年的目标,就是为出国读研究生做好充足的准备。也正如大家所见,我在上大学之前便有了目标,虽谈不上清晰具体,但努力的方向却显而易见。而这也正是我想强调的第一点:尽早确定目标比什么都重要,不具体也没有关系,但大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哪怕经过摸爬滚打发现这个目标并不适合你,但是你仍然有时间去修正,有再次选择的余地。无论你想出国、考研或工作,这个道理都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