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雅思写作题目中的“逻辑基点”是冲7的关键!

2020-11-30 09:05:59编辑:小羊

  对于考鸭来说,审题用永远是写作的一大难点,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里面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陷阱。因此艾可老师打算用这个系列跟大家来来聊关于TR审题诸多问题,上次我们聊了“绝对词”(文末有链接哦~),今天我们来聊聊“广义逻辑基点”。

雅思写作题目中的“逻辑基点”是冲7的关键!
图片来源网络

  在开始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准备活动。看看如下的雅思作文话题,你是不是都是这样回应的:

  例1

  Some people think newspapers are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news; others think other ways of news media are better than newspaper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回答:诚然报纸在了解新闻方面有一定好处,但我认为其他媒体更好。

  例2

  Most social problems are caused by overpopulation.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回答:诚然有些问题是由人口过多导致的,但是很多问题都不是。

  例3

  The best way to deal with traffic problems is to provide free public transport for 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回答:诚然免费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很大的坏处。

  例4

  It is a good thing for people in senior management positions get a higher salary than other workers in the same company.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回答:诚然给职位高的人很多的钱能够给公司带来很多效益,但他们的高工资也会带来很多问题。

  你是这样想的嘛?或者至少有那么一两道题,你的想法是差不多一样的嘛?

  上述这些回答的思路方向在写作TR单项上的成绩最高往往不会超过6分,有些题目的回答甚至可能只能拿到一个TR的5分。

  来来来,你先别着急嘛,听我细细跟你讲。

  雅思大作文的写作方式,在语言学中被称作“立论文”,就是对于一个观点,或者一种决策,或者一种趋势和现象展开某个方向和角度的讨论。这种写作要求可不是雅思独有,GRE写作中的issue writing,托福写作中的独立写作部分,都与雅思大作文非常像。

  而一个话题之所以能够被“立论”,不仅仅是因为它关乎到一个话题从属的领域,还因为这个话题中有着一个核心的逻辑,而这个逻辑往往是有问题的,是值得讨论的。

  这就不难理解很多学生的写作成绩不高的背后因素:大家都只关注到了那些表面化的话题词,而没有参透雅思写作的核心问题——这句话的语言逻辑,有啥毛病?

  我们举一个例子:

  正义的你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看见前面小两口在吵架。只见那女子泣涕涟涟声泪俱下,在众人之中手舞足蹈撒泼打滚。那男子面子略微挂不住,隐忍许久终于情绪爆发,不容分说拉着女人便往地铁站走。正义的你此刻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于是厉声喝道:呔!你这鲁夫,岂敢光天化日,强抢民女?

  男子被吓了一跳,回头怔怔望向正义的你,瞬间回过神来,笑道,这位仁兄,此言诧异,此乃我内室娇妻,我也仅仅是将她拉至前方咖啡店让她冷静一下,怎可将我称作鲁夫?又何来强抢民女一说?

  看到这里,聪明的同学已经顿悟了,在我构造的这个场景中,正义的你,与这个男子所展开讨论的核心非常清晰明了——男子到底是不是鲁夫,以及他是不是在强抢民女。

  而这个“鲁夫”和“强抢”,便是整个话题得以展开的核心逻辑。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广义逻辑基点的问题。广义逻辑学的根基要素非常简单,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中用一个直观而基本的行为活动一言以蔽——定义。如果我们按照定义的明确性来去规范所有话题中的逻辑问题,则可以很快找到由于定义不同而产生的分歧点。

  上述例子中,正义的你和该男子之间对于他是“鲁夫”这个主语称谓存有异议,对于“光天化日之下”这个状语的定义是可以达成共识的,而对于“强抢民女”的概念又产生了分歧,因此,从逻辑上来讲,这两个词便是接下来的申辩者所论证的重点。这个概念分歧的点就叫逻辑基点。

  所以我们把开篇的几个例子再重新看一遍,你就会发现,对于每一道题的回答都只注意到了题目中的那些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概念,但是却不知不觉中把核心的逻辑基点给丢掉了,比如:

  例1

  Some people think newspapers are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news; others think other ways of news media are better than newspapers. Discuss both views and give your own opinion.

  回答:诚然报纸在了解新闻方面有一定好处,但我认为其他媒体更好。

  这个回答所存在的疑问在于:这道题里,some people的观念中究竟讨论的是newspaper的好处,还是去认定newspaper是了解新闻的“最好方式”?

  如果题目里的some people认定报纸是了解新闻的“最好方式”,我们就需要针对这个逻辑基点来展开我们的定义;无论我们是否认定报纸是“最好的方式”,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事实:只谈报纸的好处,是无法完全论证或反驳,甚至完全无法讨论清楚,报纸是不是了解新闻的“最好方式”的。

  那么我们对于第一种人的观点的回应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很显然,如果我们认同,我们需要说,报纸在某些人的眼中的确就是了解新闻的最好方式;而至于为什么是“最好”,我们可以去强调报纸对于这些人在了解新闻方面为什么是其他新闻媒介不可替代的。

  而如果我们不认同,那我们需要说,报纸不是最好方式的原因。当然,在强调报纸不是“最好的”方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让步转折来先承认,报纸确实在了解新闻方面有一定的好处,但在这个语境下,我们对于报纸好处的承认,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是我们的论证,而只能叫一种“修辞方式”或“修辞策略”(rhetorical strategy),而这就已经不再是逻辑学,而涉猎到修辞学领域了。

  我们现在再去看看雅思大作文评分标准中TR单项的overarching 是怎么写的:

  Band9: fully addresses all parts of the task

  Band8: sufficiently addresses all parts of the task

  Band7: addresses all parts of the task.

  Band6: addresses all parts of the task although some parts may be more fully covered than others.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考官对于all parts 的addressing 是 fully 还是 sufficiently 往往是见仁见智的,但是一个硬性的指标是:至少要保证整个题目的all parts都是被提及并论述的。

  而很多现今中国地区的考生千年6.5不上7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基于此,他们对于题目的回应,纵使阐述了全部话题词汇,却依然会有意无意忽略掉那些使得整个话题成为一个话题的逻辑词汇,即逻辑基点,简而言之,就是很多学生在回应话题内容时,等同于自己编了一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