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听力成绩如何提高?怎样在失败中找方法?只用一个听力软件:每日英语听力。其实在我看来什么APP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天听至少4小时以上的英文广播和新闻频道。
本文就是基于多年来英语听力的积累,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方法论,希望大家能够真心爱上英语这门“音乐的语言”。
图片来源网络
相信大家对这个场景不陌生:
你坐在雅思/托福/高级口译/BEC/四六级的考场里,带好耳机,高度紧张地期待“This is IELTS Listening Section …”的到来。
播放第一句:还可以,都听得懂;播放第二句:诶我去!刚刚那个单词什么意思来着(努力回忆 播放第三句:单词没想起来,第三句整句都漏掉了!播放第四句:不行不行,语速怎么这么快!播放第n句:算了,下次再考吧…
多数情况下,在听力考试失败后寻求实力方面的帮助是正确的逻辑。
但我做了一件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仔细地回忆自己的考场心态,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
在反思过后,我发现:
我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缺少词汇量】、【完全跟不上语速】、【对文章涉猎的背景知识不熟悉】,所以知乎上很多推荐的各种单词软件、加速训练和大量阅读等方法并不适合我这样的学生。
我最大的问题在于【习得性崩溃】
换言之,就是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情绪而导致听力理解能力的严重下降。
如果你回头看一下我们在听力场景下经常出现的心理活动,就会发现我的考场情绪容易被很多琐碎的细节调动,比如不熟悉的某一个单词、比如稍微快一丁点的语速、比如漏掉的一句无足轻重的话语…
这种情况,在语言研究范围被称为“外语焦虑”(language anxiety)。而在‘外语焦虑“中,“情绪焦虑”是最核心的干扰因素。在听力的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办法正确控制情绪,被错误的语言学习观念制约。比如最容易引起听力焦虑感的三个选项是:听力时,希望弄懂每个选项/单词的意思、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话我会下意识紧张、听力速度太快。但根据我对自己的试验,错失了某个单词,甚至丢掉了某一句话,都不妨碍我理解主题、理解对话者态度、甚至把握绝大多数的关键细节信息。只要我不为此感到焦虑。
这里要提到一个新的概念,Stephen Krashen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 hypothesis)。
但在解释这个假说之前,我们要了解输入假说的核心,也就是Krashen的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可理解输入理论”(comprehensive input):只要提供了足够数量的、可理解的、相关的语言输入,哪怕不按照语法顺序进行,语言使用能力也可以自然形成。
但问题是,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就意味着学习者一定可以学好二外、听懂外语了吗?
事实上,“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证明,“情感过滤”会阻止语言习得者进行充分吸收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光是输入是没有用的,单纯语音的“输入”(input)需要通过各种过滤层才有可能变成有意义的“吸收”(intake)。这些会影响听力吸收的过滤层通常包括3个情感因素:动机、自信、焦虑。这种观点也被Dulay (1982)验证并且支持。
情感过滤系统下的语言习得,也就是说,在你开始听到雅思听力的那一秒,你的大脑皮层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解码,在解码的过程中,以上3个情感因素(动机、自信和焦虑)会影响解码的速度和质量,或促进,或阻碍。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在听力的过程中反复因为焦虑而得到不好的结果,比如每次考托福听力都担心跟不上语速,每次听雅思的时候都担心错过经过同义转换后的定位词,那你极大可能在接下来的每一场考试都因为这个原因而失败。
Horwitz (1986)认为,反复出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现象会被学习者与语言学习连接起来,从一个特定的状态变为一种持久的特质。
所以我身边经常出现“11战雅思”的同学,这是11次考试啊。
当时群里的很多同学都对他表示了钦佩,觉得他非常有毅力,也经受了很多的心理压力,是个非常勇敢的考生。但是我觉得,真的有必要吗?11次考试都不能帮你听力提分,有没有自己去真正分析过自己的“考试行为”“心理活动”和任何导致失败的因素呢?
于我而言,考试报名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每一次鼓起勇气报名、耗费精力备考、失败后痛苦煎熬的过程中,你的意志力在一点点瓦解。
如果你是我所描述的情况,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去避开“情感过滤”的陷阱呢?
最核心的方法:将自己训练为一个“策略型听力者”(strategic listener)。